一月三次刷新世界纪录的云从科技,已取得专利三十四件,其中发明专利九件。记者 张锦辉 摄
重庆专利导航做法被全国推广
对手有哪些专利技术,我们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该如何规避,才能少走弯路?重庆日报记者4月22日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重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覆盖多个产业门类的专利导航多元化服务体系,让企业自己上网一查就知晓。目前,重庆的这一首创做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据悉,近年来,重庆依托市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建设全国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在此基础上优选部分区县、行业协会建立区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中心。目前,重庆已建成7个区县专利导航分中心和8个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中心,形成了“1+7+8”的区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体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和产品上市开展专利导航服务。
专利导航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以汽车产业为例,市知识产权局《汽车转型升级专利导航》课题组将既有的成果固化为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专利数据中心,拓展研发导航功能,促进已有资源整合,实现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共享。
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汽车专利导航数据库分为传统汽车摩托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部分,包含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10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据,收录的专利数据经过了专业检索和筛选,并按照行业标准,结合重庆产业特点建立了技术分类导航。
同时,该数据库可实现专利检索、技术主题导航、综合分析、重点企业跟踪等功能。汽车生产企业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内外最新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法律信息。凭此,企业可便利跟踪竞争对手,了解行业动态、技术发展和进行区域比较。
又如集成电路产业。依托于集成电路专题专利数据库,企业根据自己关心的技术类别直接获取对应专利信息,方便专利技术的监控,为避免重复研发提供了参照,也为寻找合作伙伴或发现潜在竞争对手提供了便利的检索平台。据悉,重庆中科芯亿达电子有限公司在做专利检索后,发现了他们的一款驱动芯片存在侵权风险,采取了应对措施后,风险被成功排除。
相关新闻》》
专利导航助重庆汽车产业提档升级
从专利技术的角度看,重庆汽车产业该如何提档升级?近日,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发布了《重庆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热度不减。报告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2013年步入调整期,2015年后出现专利申请人数回升、申请量持续增加的情况。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在1996年—2016年期间,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申请量近似于指数级增长。
同时,研发导航与协同创新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日本、韩国等特别注重在信息交互技术等先期技术细分领域的研发导航,利用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提前锁定竞争优势,形成技术壁垒。此外,全球范围内研发合作和资源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专利的合作申请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在信息交互技术方面具备优势。报告显示,我国在汽车信息交互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占54.9%,高于全球专利占比40.1%,表明我国在汽车信息交互技术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不过,我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主体是以日本企业为主的传统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车辆/设施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企业未进入技术创新主体前10;在信息交互等领域,则具备较多进入机会。
在全国大背景下审视重庆汽车产业,报告认为,重庆汽车产业技术储备不足,主要表现在存在较大的技术缺口、产业链布局不够完善,以及申请人协同创新和运营意识不强。例如,重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专利申请量分别位于全国第8位和第11位。在整车控制及附件领域的专利布局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燃料电池汽车、信息交互技术和基础支撑技术、动力电池、车辆/设施关键技术领域都存在技术缺口。
如何通过专利技术提升重庆汽车产业能级?报告认为,首先要结合全球产业趋势和国内竞争城市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技术定位和战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要力争巩固动力系统构型技术优势,重点推进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整车控制技术,前瞻布局制氢及储氢、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要重点提升环境感知技术、自动驾驶决策控制技术,实现V2X通信技术跟踪赶超,加快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跟踪赶超。
报告认为,要通过技术规避、合作引进、自主研发和技术储备四条路径,来提升重庆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应对技术获取路径加快成果运用和共享,招商部门则需要加快引入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相关投资,完善产业链。同时,重庆需要打破区域限制,加大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并建立实施专利导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