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1日举行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通报了我市最新疫情情况,专家对湖北来渝返渝人员如何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连续46天本地无新增确诊病例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夏沛称,4月11日0—12时,我市无本地和境外输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湖北输入。
截至4月11日12时,我市本地无在院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在院治疗;尚在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0例,其中湖北输入5例,境外输入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4226人,已解除医学观察24182人,尚有44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夏沛表示,截至4月10日,我市已经连续46日本地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随着境外疫情持续蔓延,防范疫情输入压力加大;同时,复工复市带来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
对湖北来渝返渝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夏沛介绍,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了解入境人员情况。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闭环管理要求,强化通过陆路边境入境返渝来渝人员的疫情防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在做好武汉来渝返渝人员服务管理方面,首先是加强与武汉市联防联控机制的信息对接、交互和共享,尽最大可能第一时间获取返渝来渝人员准确信息;持续深入开展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排查,住宿场所排查,社区滚动排查,掌握武汉来渝返渝人员情况。
其次是加强部门联动,通过短信、发放告知书等形式,及时提示相关人员在抵渝后要及时主动向社区、单位或酒店报告;做好防控政策宣传,将核酸检测信息以及检测地点和方式及时精准推送给有关人员。
再就是加强核酸检测,对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省来渝返渝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健康码显示为“绿码”且检测结果正常的,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对健康码显示非“绿码”或不能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的,一律隔离14天,并进行至少2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诊治。
夏沛说,我市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无症状感染者一经发现,即按照国家防控和管理方案要求,及时报告并严格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参照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确保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做好应急准备,出台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应急处置人员、物资各项准备,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筛查,强化预检分诊,对所有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实施核酸检测;疾控部门通过疫情网络报告系统,积极主动开展监测,及时发现苗头疫情,及时果断处置,有效控制蔓延。
湖北来渝返渝人员应主动告知个人信息并配合开展核酸检测
4月8日武汉“解封”后,不少市民关心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来渝返渝人员的管理问题。对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赵寒提出了防控建议。
“前期我们对湖北来渝返渝人员全部进行了核酸检测。”赵寒介绍,最近3天,市疾控中心对武汉来渝返渝人员全部开展了病毒核酸检测,共发现了3例无症状感染者,并及时送定点医院隔离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严格追踪隔离管理。
赵寒称,总体来看,我市目前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效,但仍面临潜在的风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
赵寒认为,首先当事人要主动报告,武汉及湖北来渝返渝人员一定要第一时间将返渝信息向目的地社区、工作单位提前告知,包括到达时间、乘坐车次、人员基本情况等详细信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同时,社区管控不能放松,市民应积极配合社区的网格化排查,居民小区和相关单位要及时掌握武汉及湖北人员来渝信息,加强信息共享,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严格管控传染源。
在落实社会单位的报告责任上,比如酒店、民宿、用工等社会单位要密切关注武汉及湖北来渝人员的信息,第一时间将相关人员信息向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检测排查。
赵寒强调,零病例不等于零风险,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良好的健康习惯,对发现外来人员的可疑信息及时向社区和单位报告,大家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疫情扩散蔓延。